中集集团:2020年年报净利60117400万元 同比增长BOB.com1395%

发布时间:2023-07-09 05:16:58     浏览: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各国封锁措施一度使经济大面积停摆、失业率飙升,中美贸易摩擦依旧,全球经贸活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受益于中国政府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一带一路”、“供给侧”、各项消费政策“组合拳”等的影响,全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国民经济呈稳定恢复态势。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41.59亿元(2019年:人民币858.15亿元),同比上升9.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人民币53.50亿元(2019年:人民币15.42亿元),同比上升246.8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1.41元(2019年:人民币0.37元),同比上升281.08%。本集团各项主要业务中,集装箱制造业务、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海洋工程业务、空港/消防/自动化物流装备业务、物流服务业务、产城业务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相对平稳,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重型卡车业务出现下降。

  本集团通过业务拓展及技术开发,已形成一个专注于物流及能源行业的关键装备及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

  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主要包括标准干货箱、标准冷藏箱和特种箱业务,可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集装箱产品。特种箱主要包括53尺北美内陆箱、欧洲超宽箱、散货箱、特种冷藏箱、折叠箱等产品。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产销量继续保持全球行业第一。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出现大幅滑坡,集运需求跌入低谷,客户普遍减少了对新箱的采购,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同比出现明显下滑。下半年,受欧美纾困刺激政策和疫情在全球不断反复的影响,海外呈现强需求弱生产的局面。而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快速控制疫情后修复的产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最为稳定的环节,促使中国出口全面发力,集运贸易明显复苏。受下游运输需求带动,集装箱制造行业也相应回暖,2020年下半我国集装箱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自2020年9月起各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美等主要国家港口前期吞吐量的下降连带引发了集装箱周转效率降低,全球可用出现结构性及地域短缺。在此叠加因素的影响下,集装箱需求迅速从谷底转为供不应求。强劲迅速回升的需求推高了干货集装箱箱价及行业的盈利水平。根据德路里航运咨询公司(Drewry)数据,集装箱运价指数自2020年7月以来快速回升,目前已处于相对高位,2020年全行业集装箱产量同比增长10.3%。

  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销量及营业收入同比均明显上涨,尤其是在下半年实现量价齐升。2020年,价格方面:本集团20尺干货标准箱1月份的报表结算箱价平均约1,656美元,至6月份上升为均价1,998美元,12月平均价已经上升到2,322美元;销量方面:本集团普通干货集装箱累计销售100.26万TEU(2019年:89.86万TEU),同比增长11.57%;冷藏集装箱累计销售12.86万TEU(2019年:13.75万TEU),同比减少6.47%。

  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1.64亿元(2019年:人民币201.63亿元),同比增长9.92%;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9.87亿元(2019年:人民币1.37亿元),同比增长1349.65%;其中普通干货集装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36.59亿元(2019年:人民币115.43亿元),同比增长18.33%;冷藏集装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37.61亿元(2019年:人民币41.61亿元),同比减少9.61%;特种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46.38亿元(2019年:人民币46.74亿元),同比减少0.77%。

  2020年,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积极应对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巨大冲击和一系列持续影响。集装箱板块前期克服疫情迅速复工复产,后期在市场复苏集装箱紧缺时全力提产为我国“稳外贸”、保障出口用箱需求、稳定全球供应链体系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同时,集装箱板块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升级、内涵优化和提升资产效率。以“龙腾计划”命名的集装箱板块智能制造升级项目按照计划完成相关模组的样板工程研发和试点工程建设,并在一系列重点攻关项目上取得阶段性进展。在重大投资方面,东莞凤岗二期迁建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和板块规划做了转型升级的调整,并且在年底完成建设,初步具备开展增量业务的能力。

  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车辆。中集车辆是全球领先的半挂车和专用车高端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包括:

  1)全球半挂车产品,其中包括集装箱骨架车、平板车及其衍生车型、侧帘半挂车、厢式半挂车、冷藏半挂车、罐式半挂车以及其它特种半挂车,这七大类半挂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市场服务;

  2)中国专用车产品,包括城市渣土车上装生产及水泥搅拌车上装生产和整车销售;

  2020年,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政府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的物流运输(包括冷链物流)及工程基建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集团国内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增长显著;海外市场方面,多国疫情出现反复,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中。但是得益于“跨洋经营、当地制造”的经营模式,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整体业务于下半年回暖,业务表现稳健。

  报告期内,中集车辆在全球销售各类半挂车131,327辆(2019年:117,707辆),同比增长11.57%,在中国销售专用车上装56,449台套(2019年:46,267台套),同比增长22.01%,在中国销售冷藏厢式车厢体6,049台套(2019年:4,455台套),同比增长35.78%;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264.99亿元(2019年:人民币233.35亿元),同比增长13.56%;实现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2.69亿元(2019年:人民币13.03亿元),同比下降2.60%。

  中集车辆自2014年开始打造“高端制造体系”,目前在境内外已建成13家半挂车生产“灯塔”工厂、6家专用车上装生产“灯塔”工厂、2家冷藏厢式车厢体生产“灯塔”工厂。

  (1)在全球半挂车业务方面:作为全球半挂车排名第一的生产制造企业,中集车辆半挂车“灯塔”工厂

  凸显规模优势;在液罐半挂车、粉罐半挂车、厢式半挂车及集装箱骨架车等主力产品上,中集车辆凭借“微创新”,稳居第一梯队。同时,受益于物流运输市场规模提升,及GB7258-2017等政策影响,中国半挂车需求激升,中集车辆中国市场收入增长显著。海外半挂车市场方面,上半年受到一定的疫情影响,下半年业务恢复良好。

  (2)在中国专用车上装业务方面:该部分业务包括城市渣土车上装和水泥搅拌车上装。2020年,受

  益于城市渣土车型产品向智能环保、轻量化转型,中集车辆以升级产品模块为契机,与主机厂联合开发产品,积极完成产线升级,提高交付能力与客户满意度。此外,中集车辆顺应中国政府“超载”治理,基建投资力度加大,水泥搅拌车产品销量创新高,合计销售29,255台(2019年:20,980台),连续第四年在中国市场销量排名第一。中集车辆持续扩大了水泥搅拌车、城市渣土车委改业务的龙头企业规模优势。

  (3)在中国冷藏厢式车厢体业务方面:2020年,受益于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扩大,政府出台多项

  冷藏车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合规、环保的冷藏车发展。中集车辆冷藏厢式车厢体业务扩大领先优势,销量显著提升。

  (4)除了上述三大类主营业务外,中集车辆同时拥有半挂车和专用车零部件销售业务:中集车辆积极

  调整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主要市场的零部件业务供应链于二季度逐渐恢复,全年业务表现良好,收入同比增长10%。

  本集团通过子公司中集天达经营空港、消防及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板块主营业务。2021年1月25日中集天达股份经过协议安排私有化后,已正式退出联交所上市地位。

  报告期内,本集团空港、消防及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0.89亿元(2019年:人民币59.62亿元),同比上升2.12%;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24亿元(2019年:人民币2.53亿元),同比上升28.00%。

  (1)空港装备业务:2020年下半年社会经济逐步复苏,民航业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因受疫

  情爆发影响滞后的登机桥及桥载设备的付运和安装工程,在下半年的赶工下已基本完成原预算的全年交付安排,保持本业务的良好发展趋势。但是,海外市场仍受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令部分海外工程进度仍然滞后。本业务营业收入基本持平。

  (2)消防及救援车辆业务:2020年的销售收入和盈利因受原材料供应不足(特别是进口底盘)、海外

  物流中断、客户招标延后的影响,较去年相比有所倒退。中集天达自2019年完成上海金盾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沈阳捷通消防车有限公司、齐格勒股权交割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消防车集团,市场、产品、生产各方面的战略布局上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除一体化整合外,本集团积极进行各项高端消防车的研发,并于本年年底向市场推出本集团自主研发的72米多用途登高平台消防车(可直达20多层楼的高度),获得国内多个省市消防单位的采购意向。此外,本集团研发的42米多功能云梯车也在本年度首次进驻贡嘎机场,在高寒高海拔的雪域高原投入服务,是全国首批国产的40米以上的机场举高消防车。

  (3)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继续强力整合物流事业部,并进行业务及市场聚焦,做好项目管理,在专

  业化和高效交付两个层面形成竞争优势。因疫情影响而滞缓的工程于2020年下半年已相继复工,除个别项目外,基本能达成原预算的进度。由于电商行业的迅速恢复,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本年度的收入有较大的增长。

  本集团的物流服务业务致力于成为中国“装备+服务”为特色的多式联运领军者,围绕国内主要海港、长江河港、铁路中心站及国际主要航线进行多式联运网络布局。通过开展集运多联、专业物流、场站运营、生态支持业务,构建起以场站为基石、装备做加持、控货为核心的箱、货、场结合的多式联运发展模式。

  2020年上半年,疫情相关贸易国经济处于低谷期,国际联运、项目物流等总体需求出现显著下滑,因此对各主要业务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家相继出台稳外贸、降低税费、通关一体化等鼓励进出口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整体物流服务业务走势逐步好转。

  报告期内,本集团物流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06.36亿元(2019年:人民币91.57亿元),同比增长16.15%;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66亿元(2019年:人民币1.10亿元),同比增长140.57%。净利润增长主要原因为股权处置收益影响。

  2020年,本集团物流服务业务聚焦多式联运,在通道网络布局、核心资源控制、市场开拓、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多项措施并举稳步推进业务:集运多联业务重点发展中欧国际国内班列、江铁联运、海铁联运等涉铁业务,业务量实现较大突破,成功开通孝感—东北、徐州—莫斯科等20余条国际国内铁路班列,班列运量提升261%;场站运营业务整体年度进出箱量和修箱量等基本维持去年水平,场站集装箱进出场量继续保持国内第一。

  为落实“聚焦智慧物流装备”战略,2020年整合了本集团内多家主营物流载具业务的优质企业,成立单元载具业务板块(以下简称“中集载具”),其主要包括研发制造、租赁运营、多式联运等三大业务线,专注于为汽车、液体化工、橡胶等行业提供专业的单元化物流载具研发制造、租赁运营及包装综合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本集团单元载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36亿元,净利润人民币0.94亿元。

  中集载具主要分为生产制造业务、租赁运营业务及多式联运业务。2020年受疫情影响,(1)生产制造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比下降较多,但得益于下半年海外需求回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毛利率提高,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增长。

  (2)租赁运营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汽车和液体化工租赁运营业务下半年逐渐回暖,经营情况较为平稳。

  (3)多式联运业务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大幅下滑,主要原因为:受疫情影响,国内港口、铁路场站等物流节点曾一度停止作业,导致该业务线的船舶、车辆等运力资源产生高额空置费用。

  在努力提升存量市场份额的同时,中集载具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其中,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中集载具成功研发出了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循环包装产品,得到了国内外主要新能源电池厂家的好评,订单处于饱和状态;在橡胶载具租赁市场方面:中集载具成功研发了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橡胶箱,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租赁业务快速增长。

  本集团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板块主要从事广泛用于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储存及加工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销售及运作,并提供有关技术保养服务。其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安瑞科。

  报告期内,本集团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32.92亿元(2019年:人民币150.75亿元),同比下降11.83%;净利润人民币3.60亿元(2019年:人民币8.18亿元),同比下降55.96%,主要原因是由于受行业周期性和疫情双重影响,化工罐箱全球市场容量持续下降导致。本集团旗下中集安瑞科三大业务分部中,清洁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0.02亿元(2019年:人民币68.15亿元),同比上升2.7%;化工环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27亿元(2019年:人民币33.86亿元),同比下降40.1%;液态食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7.28亿元(2019年:人民币30.77亿元),同比下降11.3%。

  2020年初,受疫情及国际油价暴跌的影响,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放缓,随着中国有效防疫措施的实施,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天然气需求回暖并呈现一定韧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测,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2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尤其是液态天然气(LNG)消费逆势增长,根据能源咨询公司“来佰特”数据,2020年中国LNG槽批总消费量达到3680万吨,同比增长38.35%。从消费结构看,车船用LNG消费连续三年在液态天然气(LNG)总消费中占比提升,2020年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LNG消费领域,达到1355万吨,占比达到37%。

  中集安瑞科是中国唯一一家围绕天然气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装备制造商和工程服务商,并可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在产业链内广受客户认可,其中,LNG、LPG、CNG和氧氮氩等工业气体相应的储运类产品产销量全国领先。

  (1)储存装备方面,该分部继续积极参与国内调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为广东省供货100m3

  及以上容积LNG储罐68台,助力推进当地陶瓷厂煤改气工程和城市燃气管网保供工作。还为全球领先的综合玻璃制造商客户供应22台150m3及以上LNG储罐,为玻璃行业生产方式转变、节能环保、绿色发展贡献力量。除了覆盖天然气市场外,乙烷、乙烯等工业气体储罐也获得增长。2020年,在浙江获得两台15万立低温乙烷及丙烷贮存设施订单,在新疆获得一个非常规项目6万方液化撬订单,在连云港承建的两台8万方低温储罐及海外订单加纳LPG球罐项目已顺利封顶。

  (2)运输装备方面,成功研发中国首批标准45英尺LNG罐箱的大容积新品,提高周转效率,减少

  客户的运营成本,现已形成多个商业订单交付。首次批量出口巴西的LNG罐箱应用在当地电厂发电原料储运领域,为LNG罐箱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截至目前,中集安瑞科LNG罐箱在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而在南美洲也早已服务墨西哥等市场。另外,受益于年内LNG贸易活跃,LNG运输车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较多。其中,海上液化气运输装备方面,中集安瑞科是世界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市场的领导者,产品链覆盖能装载LPG、乙烷、LEG和LNG等各种液化气的全压式和半冷半压式系列运输船、LNG加注船,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2020年,本集团承建的全球最大20000 m3LNG运输加注船顺利下水,标志着中集安瑞科在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领域的设计、制造、项目管理等领域能力再上新台阶。

  (3)终端应用方面,2020年6月成功助力国内首艘“油气电”混合动力船舶顺利首航,是目前中国内

  河船舶油改气最先进技术代表。2020年底顺利交付两台685m3LNG船用燃料罐,是中国截至目前交付的容积最大的双层船用燃料罐项目,将装载在世界上最大新建双燃料超级滚装船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集安瑞科响应国家“碳中和”规划,2020年该分部继续积极拓展氢能资源、应用场景和技术研发的无边界合作,探索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各环节的市场机会。2020年,该分部中标国家能源集团“移动加氢站设备集成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将在北京冬奥委会赛区展示风光互补制氢系统关键技术。2020年年内挂牌成立“河北石家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被列入河北省和石家庄市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中,还同时与多省市和地方政府进行了合作洽谈,协助各省市氢能发展规划落地。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化工行业的罐箱市场整体需求大幅度下降,市场竞争剧烈,罐式集装箱制造行业正面临重新洗牌,在海内外竞争对手的业务量大幅萎缩时,该分部虽然短期承受压力,但长期看来,其市场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中集安瑞科具有标准液体罐箱、特种液体罐箱、气体罐箱、粉末罐箱以及低温罐箱等全系列罐式集装箱的设计、制造和销售能力,是全球罐式集装箱制造规模最大、系列最全、品种最多、服务链最长的领先企业。中集安瑞科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罐式集装箱行业,独家设计针对罐箱全生命周期监控、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智能传感器、数显终端及平台“罐程”,并已成功开拓并维护多家知名租箱公司及运营商。

  同时,中集安瑞科重视绿色生产,取得环境工程及安全许可资质,第一个危废综合利用合作项目已于2020年4季度正式投产运营,为环保装备及配套服务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2020年,中集安瑞科之子公司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于A股独立上市,已取得香港联交所关于建议分拆的同意。

  2020年液态食品行业受惠于人口稳定增长、全球社会日渐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安全健康意识加强等因素,该行业近年增长迅速。

  中集安瑞科该分部专注于供储存及加工啤酒、烈酒、果汁及乳制品等液态食品之不锈钢储罐之工程、制造及销售;以及为酿酒业及其他液态食品行业提供设计、采购及安装施工服务。尽管2020年充满挑战,该分部在2020年第四季度前已获得三项重大合约,包括西半球市场的一个啤酒厂扩建项目及两个含酒精苏打水厂建设与实施项目。所获授三个项目的总金额超过2亿美元。此外,白酒、气泡水等新市场的开发一直未中断,并已取得阶段性订单。2020年4月,液态食品分部完成对总部位于英国的McMillan Coppersmiths&Fabricators Ltd.(以下简称“McMillan”)的收购,McMillan是苏格兰铜制蒸馏器的领先供货商,此次收购使该分部实现对蒸馏酒设备产业链的全面覆盖,成为蒸馏酒行业最大的全球工程供应商。

  本集团下属海工业务下拥有4家研发设计公司、3家建造基地和3家运营管理公司,集设计、采购、生产、建造、调试、运营一体化运作模式,具备批量化、产业化总包建造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它特殊用途船舶的能力,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之一,并始终在国际海洋工程市场中参与全球竞争。主要业务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活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生活平台、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多功能海洋服务平台(Liftboat)、起重船、铺管船、海工支持船(OSV)、远洋拖轮、中高端游艇及其它船舶的设计与建造,产品涵盖大部分海洋工程产品。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治理体系遭受重大冲击,国际原油市场表现跌宕起伏,全球石油产量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报告期内,随着海工新接订单陆续进入建造期,本集团海洋工程业务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4.25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45.17亿元),同比增长20.12%;净亏损人民币19.43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12.8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亏51.21%。主要是由于:

  (2)本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包含散货船处置损失,剔除以上因素,海洋工程业务同比减亏。

  2020年中集来福士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和布局,以油气产业为核心延伸相关多元业务,建立平抑产业波动周期、高科技内涵的产业结构,形成油气和非油气业务各约50%的业务组合。其中:

  3)勘探和特种船业务:利用传统海工领域专业及经验的积累,加快多元化业务延伸;

  5)技术服务:加速发展服务交付等业务。目前,中集来福士拥有4座300尺自升式钻井平台、3座400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和1艘高端游艇。

  项目建造与交付方面:2020年3月,本集团承建的全球最大三文鱼养殖工船完工并赴挪威作业;2020年10月,亚洲最大的“渤海恒达”轮下水并交付;2020年12月,全球首座万吨级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陵水17-2项目完成大合拢;“百箱计划”开建,助力网箱发展新里程;在继续巩固传统油气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海上文旅、海上新能源等方面的业务,签署“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合作协议,将打造全球首个超级文旅综合体;与华电重工601226)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海上风电及海工装备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工程技术服务、物料运输、新能源利用等方面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新签订单方面:2020年,中集来福士新增生效订单3亿美金,截止2020年底累计持有在手订单8亿美元,其中非油气订单占比约70%,呈持续增长态势。新增生效订单包括生产类平台和油气模块项目5个,清洁能源项目4个,渔业项目3个,修船类项目4个等。

  本集团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致力于构建与本集团全球领先制造业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融资租赁公司、中集财务公司和海工资产池管理平台公司。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为应对疫情冲击,金融调控在2020年进一步加大了逆周期调控力度,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不断调降MLF和LPR利率,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定向支持工具等,取得明显效果,货币社融增速大幅提升,综合融资利率明显下降。

  报告期内,本集团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1.78亿元(2019年:人民币22.13亿元),同比下跌1.59%;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12亿元(2019年:净亏损人民币51.18亿元),扭亏为盈。主要是2019年度海工资产池管理平台公司计提人民币50.3亿元半潜平台减值准备所导致的变动。

  中集融资租赁公司:2020年,中集融资租赁公司始终坚持“产融协同”的战略定位,聚焦集团主业生态,强化对集团制造产业板块的经营协同和金融协同,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和资产组合。风险端:持续优化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质量优先、严控风险”策略,加大全员、全流程风险管控,引入大数据等科技风控手段,2020年中集融资租赁公司荣膺IDC金融行业技术应用场景创新奖。

  资金端:进一步探索资产证券化模式,持续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和融资能力,提前收回现金流。从全年来看,根据集团特殊时期战略部署,新业务投放保持稳健,业务组合持续优化。2020年中集融资租赁公司第六次荣膺“中国融资租赁年度公司”。

  中集财务公司:2020年,中集财务公司全面对接成员企业及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制定疫情期间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多措并举不断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水平,确保集团整体资金安全和流动性充裕。

  强化金融服务,加大对集团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年新增资金投放总量超人民币152亿元,有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完成首笔远期结售汇业务,标志着财务公司外汇衍生品业务正式落地,将有助提升集团外汇风险管理效率和降低集团外汇交易成本。

  中集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截止2020年底,集团海工资产池管理平台涉及的海工资产8个,包括:2座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3座恶劣海况半潜式钻井平台、3座半潜式起重/生活支持平台。

  2020年,集团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在新冠疫情和国际油价低迷的双重压力下基本维持平稳。

  (1)资产运营方面:在执行租约为8个,全部在手租约均稳定履约——“蓝鲸1号”完成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完成多口勘探井和生产井钻完井作业;“蓝鲸2号”助力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二期试采,创下两项世界纪录;“仙境烟台号”全年在挪威北海稳定作业,并新获得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钻井服务合同,使在手作业量延续至2022年底;“OOS Tiradentes”号生活支持平台,全年在巴西海域正常作业;多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渤海湾、里海维持正常作业;“OC Aggnes”自卸散货船在欧洲稳定作业,全年上租率超过90%。

  (2)资产维护方面:圆满完成各项温停维保和特检大修工作,同时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合理降低维保成本;加强现金流管理,有效降低资金压力;采用信息化和流程化的方式,实现对资产保全的规范化管理。

  本集团子公司中集模块化经营模块化建筑业务,以客户为中心、技术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发展“制造+金融+服务”一站式产融结合的服务模式,致力于成为全球绿色模块化建筑的科技型领先企业。报告期内实现营收规模创历史新高。

  国外市场: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在原有市场上深耕细作。其中:英国市场,继续为世界知名品牌酒店成功交付酒店项目,同时稳步推进公寓市场;北欧市场,交付冰岛地区首个钢结构模块化酒店项目已落成,受到当地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获得挪威当地权威机构技术认证SINTEF,在报告期内顺利完成交付运营与挪威战略合作方签订的首个模块化酒店项目;美国市场,首个高地震烈度区的高层模块化建筑正式落成,获得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LEED金奖;中东市场,与知名科技集团合作,探索海外数据中心建造,顺利交付多期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市场,首次以EPC总承包的方式承接东非吉布提酒店项目。

  中国大陆市场: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积极参与工业化建筑市场,全面开拓,稳步发展。其中:与知名科技集团合作,顺利交付多个国内数据中心项目;驰援“战疫”一线医护工作者,承建医院医护人员公寓;积极探索模块化在学校和其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报告期内仅用三个月建成多所学校,助力深圳解决学位供给压力,顺利实现多个项目签约;随着《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推进,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自主开发和建造的消防站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部门参与主编的《箱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正式施行,进一步推进国内模块化建筑的发展。

  中国香港市场:香港首个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永久性高层高端人才公寓项目在香港科技园顺利落成,获得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绿建环评认证的新建建筑铂金级认证(香港绿色建筑最高标准),为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在香港模块化建筑市场的竞争赢得优势。为支援香港紧急抗疫,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年初快速交付一个隔离中心项目,于九月再次承接隔离中心项目,为香港抗疫贡献中集力量。该项目完成抗疫任务后,将重新组合成4层建筑,作为公共过渡房使用,凸显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可移动、易组装、可循环利用的优势。本集团模块化建筑业务正积极参与香港公共过渡房及公共住宅的发展,旨在为社会提供更多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

  2冷链装备业务:本集团应顺应国内冷链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拓展冷链的装备及服务市场,在国内冷链行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本集团依托自有资源优势,已开发出包括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冷藏厢式车厢体、小型冷链物流装备、智能冷链物流仓储系统、移动冷库在内的多款冷链装备等一系列冷链物流装备,并且冷链物流业务已初步形成东南亚冷链端到端服务能力,跨境生鲜运输的进口水果多式联运业务营收破亿元。同时,建立较成熟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食品在全冷链物流过程中温度监控和远程调整,确保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

  本集团积极向医疗冷链、航空冷链等对温控有更高要求的业务领域拓展,以医疗冷链为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中集精新相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冷云”团队已为湖北等国内疫情重点区域医院,及欧洲、非洲、美洲、中东等多个疫情国家,多次成功运送试剂盒等医疗物资,并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布的首批28家疫苗货运重点联系企业名单;扬州通利研发出“疫苗三栖储运方舱”。

  目前,本集团的冷链业务已成规模,随着国内冷链物流市场越来越规范,加上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本公司冷链业务市场未来可期。

  本集团的产城业务主要通过旗下参股子公司中集产城及其下属子公司进行运营,主营业务包括: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产城综合体开发等。

  2020年1-10月,本集团产城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1.73亿元(去年1-12月:人民币14.36亿元);实现净利润人民币4.16亿元(去年1-12月:人民币8.06亿元)。

  2020年,产城业务紧扣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两大重点区域。克服疫情影响,截止2020年10月底,实现签约预售约人民币63.7亿元,签约回款约人民币55.8亿元。

  本集团已形成了横跨物流、能源两大领域的产业格局,确立了拥有行业领先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主要业务板块,并持续探索和布局有助于发挥集团优势的新兴产业。本集团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由制造向服务延伸,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面解决方案,将继续坚持“制造+服务+金融”的战略定位和产业生态体系,紧紧围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推进业务转型升级。

  本集团持续致力于业务的合理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布局,现有主营业务覆盖集装箱制造、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重型卡车、空港/消防/自动化物流装备、产城、金融及资产管理及其他新兴产业,生产基地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澳洲,业务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集装箱产业持续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地位,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以及海工业务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卓有成效地多元化和全球化业务布局有效地抵御了近年来全球市场周期波动对本集团业绩的不利影响。

  在经营理念、治理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本集团已建立行之有效的管治模式。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本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本集团2010年以来开展了以“为中集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构建能力平台”的战略升级行动,以“分层管理”组织变革方向,形成了执委会、专业委员会、董事会三层管理的管控模式和5S核心管理流程,全面导入并积极推进精益管理体系,切实加强集团各级组织的合规遵从和干部问责制度等方面的推进力度,建立了面向未来确保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管理体系。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集团于2020年初成立了“特殊时期集团决策委员会”,有力保障了集团特殊时期风险管控落地。

  本集团自2007年以来不断推动精益ONE模式构建,打造了较为完善的精益制造系统,并且向市场、研发、技术、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和经营管理领域展开,通过强化精益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0年,深圳资本集团入股本集团,对于本集团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中集产城业务二次引战成功,成为前景可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本集团通过一系列并购,全面整合供应链、生产制造、服务等运营体系,在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和空港/消防及自动化物流装备等多个业务板块,形成了领先的成本优势及行业领导地位。在原有资源、制造和经营优势基础上,培育新的业务和产业链,共享资源、协同发展。立足中国优势,整合全球资源,建立新的业务生态圈。

  本集团始终关注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制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以优化技术研发体系和平台,加快产品技术研发和现有产品升级换代,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同时不断完善创新成果的发掘、激励和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本集团技术中心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设立了47家集团级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截止2020年底,中集共有30家企业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登机桥、货运半挂车入选国家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烟台来福士、中集安瑞环科、青岛冷箱入选国家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2020年,本集团自主研制开发建造的全球最大三文鱼养殖工船、全球最大双燃料滚装船、国内首个示范应用5G的海洋牧场平台、国内首艘“油气电”混合动力船舶、全球最大的LNG运输加注船、国内最大LNG双层船用燃料罐、高端内衬罐式集装箱、冰岛/挪威/美国/欧洲等地首个模块化酒店/公寓、国内首个模块化国际学校、深圳首批新能源公交车智能立体停车场、全球首座无人驾驶登机桥等一系列标志性产品引领中国装备制造和行业发展。2020年本集团建造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二号”再次成功完成第二轮可燃冰试采工作,并创造了试采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助力我国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为巩固和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在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板块正在分别实施“龙腾”、“超级麦哲龙”、“梦六D”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且对相关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及时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布局,以“构筑高质量专利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价值”为总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知产保护、知产运营、知产维权和侵权防范四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2020年集团申请发明专利247件,截止报告期末,有效专利共2,728件,籍以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把领先的技术转化成客户的竞争优势。

  集装箱制造业务:据行业权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S)2021年2月最新预测,2021年全球集装箱贸易增速将从2020年的-1.2%回升至5.7%,集运需求有望迎来全面复苏。而集装箱运力增速在2020年放缓至2.9%后,预计在2021年回升至3.9%,市场供需将维持紧平衡状态。预计2021年旧箱更换迎来高峰,供需格局持续改善。虽然未来疫情对集运及行业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预计2021年集装箱行业整体需求大概率将延续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增长态势。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2021年,中国政府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对全球物流运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集车辆的国内市场半挂车以及专用车上装业务将在“双循环”的宏观层面、“新国标”全面实施、环保政策趋严、“超限超载”治理等微观层面的促进下,迎来发展的长周期。国内冷藏厢式车厢体业务,在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生鲜冷链支持政策推动下,将持续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在海外市场方面,2021年,新冠疫苗的大范围启用,有望重振全球经济,全球物流运输与半挂车的需求有望在经济复苏中受益。

  (1)空港装备业务:未来电动化、智能化的空港设备将有助于民航“四型机场”建设,预期需求量在未来将会逐步提高,逐步替代现有燃油、非智能设备。另一方面,依托国内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宽体客机的份额将逐步攀升,预计于2039年中国航司运营的宽体客机数量占全球比例将达到19%,随之增加的登机桥更新升级需求也显而易见。

  (2)消防及救援业务: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超大空间建筑、超高层建筑和石油、化工、建材等高火险行业快速发展,易燃易爆场所迅速增多,火灾愈发复杂。因此对该部分业务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及有一定的需求市场。

  (3)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各地机场规模扩充,加上电商业务持续发展,疫情过后制造业及物流业实现快速反弹,有利自动物流业务的发展。

  物流服务业务:全球价值链呈现出区域化属性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与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预计持续增加。同时,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本集团物流服务业务将积极面对宏观环境及行业变化,保障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单元载具业务:展望2021年,集团载具相关业务将加快复苏,其中,随着国际贸易的恢复,国际海运需求大幅反弹,多式联运业务将有望大幅改善。汽车和液体化工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将带动单元载具需求量增加,租赁运营业务将持续改善。单元载具生产制造业务受疫情影响逐渐减弱,需求回暖,单元载具生产制造业务将逐步改善。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中国进一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积极发展绿色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向低碳转型,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中国天然气产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长期看仍会保持增长,清洁能源行业仍将处于重要发展期。罐式集装箱行业虽然短期承受压力,但长期来看,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智能的绿色物流模式将是大势所趋。

  2020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了“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使得产生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固体废物污染,市场对传统制造业的环保治理投入加大,化工环境行业发展有了更大空间。根据《按制造商、地区、类型及应用划分的2020年全球饮料加工装备市场(2025年预测)》研究报告,到2025年,全球饮料加工装备市场总值可达243亿美元。同时,消费者在健康意识方面的加强以及对高品质饮料的消费上升,都将推动液态食品加工装备市场不断创新。

  海洋工程业务: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向好,从中长期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在“碳中和”、“净零碳”等国际性宣言的引导之下,各主要能源公司纷纷削减传统油气业务板块的预算,特别是大幅削减上游勘探业务的预算。面对未来能源转型大趋势,加快从传统油气向海洋可再生能源转型,重点聚焦未来主要增长性业务,包括FPSO/模块、海上风电、深海渔业,大幅提高非油气海洋业务收入占比,建立平抑油气周期性波动的产品线)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

  中集融资租赁公司:与发达国家租赁市场相比,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容量较大,随着统一监管落地和国家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融资租赁行业仍具有中长期发展机遇。未来融资租赁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回归租赁业务本源,坚持产融协同,基于租赁物的专业化、差异化构建竞争优势;二是加快科技在行业的应用,特别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风控能力和经营效益。

  中集财务公司:2021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依然较大,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或将减轻。2021年货币政策预计将更加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货币政策将回归中性稳健主线。

  中集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目前,由于全球经济预计复苏,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在复苏。全球主要国家实施超级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支持政策,以及美元走软、通胀走高等因素,也在短期内对目前较为高位的油价形成了一定支撑。因此从需求和价格走势方面,都利好海工油气业务的发展。

  展望2021年,本集团将坚持“制造+服务+金融”的战略定位,继续推进业务转型升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由制造向服务延伸,聚焦主业,优化产业机构;将继续提升全球运营能力,优化业务和资产,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链优势;在技术升级、业务模式及管理机制方面不断创新并控制风险;努力把握市场变化,布局新兴产业和创新业务,实现持续的有质增长。

  集装箱制造业务:2021年,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将积极把握后疫情时代下全球经济复苏、集运业增速转正带来的市场行情,通过实施龙腾计划、重大技改和管理改善等行动,稳定、巩固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和行业领先地位。在国家开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加大“两新一重”领域建设之机,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也将积极参与并努力把握其中给增量特箱业务和创新业务带来的众多发展机会。在增量特箱业务方面,加快重点领域的业务拓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集成度和附加值。

  在新业务拓展方面,通过产业基金投资模式和股权直投模式结合,以控股为主、参股为辅,在包括冷链、新材料、物流装备后市场等与集装箱战略相关的领域实施投资并购工作。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2021年,中集车辆将在“跨洋经营,当地制造”理念引领下,在北美和欧洲的半挂车生产企业中积极投资数模化设计、升级灯塔工厂、投资基于EPS(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中集车辆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同时,将顺应“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把握住环保政策趋严和“治超”等政策窗口期,抓住中国物流运输市场发展和半挂车更新换代机遇,扩大在冷藏厢式车厢体业务的生产布局。为此,中集车辆提出了“构建高端制造体系,迎接大变局”的发展计划,将全面打造高端制造体系,实现在国内外双循环经济下独树一帜,在跨洋经营再攀高峰。核心发展策略:

  空港、消防及自动化物流装备业务:2021年,本集团空港装备业务,将继续深耕战略性市场,持续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保持登机桥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服务体系,借助信息化和大数据拓展更广阔的产品和服务。消防及救援车业务,将进一步深化一体化运营管理,统一服务+研发+采购,加大在销售、生产层面的整体协同,并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加强产品研发,积极应对往后可能还会出现的供应链问题;持续优化创新消防车租赁整体解决方案,消防车业务开启“装备+金融+服务”新模式并逐步向全国推广。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将继续进行强力整合,针对具潜力的行业积极开发产品,做好项目管理,在专业化和高效交付两个层面形成竞争优势。

  物流服务业务:2021年,面对制造业转移、疫情及贸易摩擦的长期化影响,本集团物流业务将继续以成为中国“装备+服务”为特色的多式联运领军者为战略愿景,积极力争实现稳步成长,在LNG化工、工程项目、冷链等专业物流领域继续深耕。以“一个品牌、一个团队、一个目标”为抓手,推动业务边界打通、联结、聚焦。提升战略引领、组织赋能、业务推动能力,推进产品、客户、战略资源深度绑定,从而实现整体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单元载具业务:2021年,中集载具立足国内市场,继续加大业务拓展力度。研发制造方面:整合公司研发力量,成立研发共享中心,全面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研发设计解决方案。租赁运营方面:聚焦单元载具租赁业务,以现有汽车、液体化工、食品、橡胶为基础,加大外部合作,大力拓展家电、新能源、生鲜等行业租赁运营及综合解决方案业务。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2021年,1)清洁能源分部将继续坚持“装备制造+工程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核心业务主航道,重点构建LNG全业务链、LPG全业务链,持续调整优化以工业气体、电子气及CNG三气并举的高压业务链,并在氢能储存、运输、加氢环节的装备与应用、非常规天然气处理与应用装备和水上LNG应用的开发中把握新机遇;

  2)化工环境分部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在巩固罐式集装箱的市场领先地位的前提下,大力拓展罐式集装箱的应用领域。同时,以环境治理领域的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工业废弃物治理业务为重点发展方向,建立全产业链经营能力,聚焦“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服务”两个业务维度,进行规模化、正规化、集约化发展,实现环保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3)液态食品分部继续专注于维持及巩固其在啤酒、蒸馏及果汁市场的主要地位,矢志成为众多液体食品行业的全球领导者。

  海洋工程业务:2021年,本集团海洋工程业务将继续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和布局,加大市场开拓,以减亏为核心工作,实施利润计划,未来拟布局FPSO/模块、海上制氢、海洋能(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等)。关键举措:

  (1)调结构:平抑产业波动周期、高科技内涵的产业结构,形成油气和非油气业务各50%的业务组合和产能布局;

  (2)资源整合:以产业链(设计/设备)的核心能力为突破口,整合政府、国内外领先企业资源。

  中集融资租赁公司:2021年,中集融资租赁公司将持续深化产融协同,进一步完善与各产业板块的产融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业务升级和模式创新。同时,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探索资产证券化模式并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和融资能力,强化中后台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稳健有质的增长。

  中集财务公司:2021年,中集财务公司以转型升级作为战略发展的核心,紧紧围绕“转型、巩固、改善、平衡、升级、保障”的经营主题,立足集团发展与产业板块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以挖掘集团、板块和成员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持续完善、优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为主要手段,更加注重内涵增长与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实现新的发展。

  中集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2021年,集团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将把握时代脉搏、主动创造机遇,努力实现资产处置、资产运营和资产保值的总体目标。主要举措包括:

  (1)多元化去库存: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紧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发展,面向油气、海上风电、海上新能源、海上文旅综合体、科教、大洋科考等领域,多元化创造机遇实现资产处置。

  (2)坚守精益、良性运营:对资产运营管理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向精益要效益,提高资产运营项目的盈利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现各资产项目的良性运营。

  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本集团各项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均依赖于全球和中国经济的表现,并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化。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将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与风险对本集团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升级的风险: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政府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企业经营影响巨大的新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等变动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本集团的主要业务所在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未来几年将面临一定的政策调整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风险: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措施、英国脱欧、以及欧洲议会大选等逆全球化倾向,给全球贸易复苏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威胁。本集团的部分主营业务将受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影响,比如反垄断、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等。

  金融市场波动与汇率风险:本集团合并报表的列报货币是人民币,本集团的汇率风险主要来自以非人民币结算之销售、采购以及融资产生的外币敞口。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且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环境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与频率加大,将增加本集团外汇和资金管理难度。

  市场竞争风险:本集团各项主营业务都存在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尤其是需求不振或产能相对过剩导致供求关系不平衡,从而引起行业内竞争加剧。BOB.com官网另外,行业的竞争格局亦可能因新企业的加入或现有竞争对手的产能提升而改变。

  用工及环保压力与风险: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的逐步丧失、中国制造业的劳工成本不断上升。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正在成为传统制造业产业未来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此外,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对中国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本集团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钢材,占产品成本的比例较高。近期生产钢材的铁矿石价格波动较大,2017年至2020年铁矿石进口均价分别为70.75美元/吨、71.07美元/吨、86.22美元/吨及101.65美元/吨。另外,钢铁业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增加铁矿石需求,带动钢铁成本的上涨。本集团多项业务与钢材价格紧密连接,对本集团的经营业绩带来不确定性。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2020年,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全球面临的经济局势更为严峻和复杂。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呈现进一步蔓延趋势,且国外疫情发展不确定性较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较为复杂。2020年本集团针对特殊时期严峻形势,采取了一系列关键举措,包括成立“特殊时期决策委员会”等,进一步加强风控意识、落实管控措施。

  徐州:主城区卖旧房买新房给予补贴 最高补贴新购商品住房合同价的1.2%

  极其罕见,百倍牛股暗藏其中,这些股从未被重要股东减持!揭秘如此“长情”背后三大特征

  这50只股被爆买!下半年A股将迎大反转?机构:以下几大领域可以加仓了……

  徐州:主城区卖旧房买新房给予补贴 最高补贴新购商品住房合同价的1.2%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